現在的家長大多重視家庭教育,甚至把教育孩子作為頭等大事。
家長們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於是早教班,舞蹈班、寫作班、奧數班一起來了,生怕落下哪一個方面沒有照顧到。
好像只有這樣,父母才盡職盡責的完成了對孩子的家庭教育。
百家講壇名師葉廣岑在講述她的育兒經的時候卻強調:要讓孩子自己長大,家庭教育,急不得。葉廣岑正在分享她的教育心得
生活在文化包圍中的格格,父母並不擔心她會學壞「對於教育子女,我們總怕他走歪,怕他學壞,希望他能成才,所以步步緊逼,嚴格管理。」
葉廣岑這樣說道,她所說的也是很多家長選擇「急」著為孩子作安排的重要原因。
「但其實回過頭來,才發現只要孩子生活在一個正常的、以知識為主的家庭中,孩子就不會走得太歪。」
其實葉廣岑的人生是很傳奇的,葉赫那拉氏家的小格格。
每每她回憶起自己的一生,總會感嘆那段和父母在一起的快樂的童年時光,她是在北京衚衕里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的。衚衕里藏滿了葉廣岑的童年回憶
除去了種種頭銜,她不過是個被愛包圍的小女孩罷了。
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高知女性,因此,她從小接受著文化的熏陶。
這段無憂無慮的童年影響了她的一生,不止讓她養成了凡事樂觀的心態,也讓她認識到在一個以知識為主的家庭中生活,哪怕父母並沒有過多干涉,孩子也能好好長大。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喊了好多年,可是起跑線到底在哪裡?
葉廣芩說,這條起跑線她沒有看到,她的童年,幾乎是一個人,遊盪在一個大園子里。沒有過多來自父母的約束,卻也成長的很好,她認為她也沒有輸在起跑線。
別人在玩泥巴的時候,她在翻閱父親的教案,別人在水裡捉魚蝦的時候,她跟隨母親去聽優雅的戲劇。
甚至別的孩子還在學堂里挨板子的時候,她抱著文學古籍倚靠在父親的懷裡,聽他訴說這種種故事。葉廣岑近照
她沒有輸的原因不是在她自己有多厲害,而是這個充滿知識的家庭氛圍讓她的起點比別人高。
因此在她成為母親後,她不像大多數父母那樣,急著為孩子安排好一切,她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家庭氛圍的培養。葉廣岑代表作之一
她開始為孩子們寫作,她想在自己的寫作中,通過講述一個個深入淺出的故事,從而鼓勵孩子多多閱讀,引導孩子去主動思考。耗子大爺起晚了,孩子們想知道什麼就自己去了解《耗子大爺起晚了》是葉廣岑的一部小說,裡面的主人公和葉廣岑本人有著相同的外號——「丫丫」。
小說中虛構的成分很多,但有諸多細節卻是真實的。
在這本書裡面,有一個這樣子的場景:在頤和園四處遊逛的丫丫,幾乎成了導遊,她用一個孩子的目光看著其間的草木、動物、建築。
但是,也有她答不上的問題。
有一天,小男孩老多,指著仁壽殿的屋檐,問她:
翹起的房檐上蹲著的那些小獸都是什麼?難倒丫丫的小獸
若這個故事放在今天,答不上來的丫丫的父母或許會按捺不住,馬上掏出手機把所有能能查到的或許對或許錯的信息一股腦地灌輸給這兩個孩子,生怕他們有一點點的知識盲點。
而這個一定程度代表著葉廣岑的丫丫呢?
丫丫回答不上來,決定自己去找答案。於是就和老多一起前往頤和園東南的六郎庄,去找李德厚。
這個李德厚,他的父親是皇宮裡「戴紅頂子的走工」,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個技術特別高超的泥瓦匠。
接著丫丫和老多就聽起了李承德所講的故事,從他口中的風花雪月,這兩個孩子不僅了解到了裝飾的名字意義,更看對建築行業燃起了敬畏之心。
「聽說最終入了建築行,想必是常和飛檐上的小獸打交道的。」
葉廣芩在小說的最後,對老多的未來這樣寫道。丫丫很大一部分代表著葉廣岑
最好的教育,不過讓孩子探索自己的未來在葉廣岑筆下,我們能看到對於教育,葉廣岑注重的是讓孩子「自己來」——遇到問題了,自己去找解決的方法,自己去決定自己的未來,自己去成長。
很多父母為孩子安排好一切無非是覺得孩子太小,根本不具備探索未知的能力,他們太小不可能做到自己照顧自己,更別提自己長大。
其實不是孩子不會,而是家長不願讓孩子去嘗試、去犯錯。葉廣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選擇放手,讓他們自己成長,自己去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
父母包辦越多,孩子的能力就會越差,而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越差,就越難融入新的環境,父母不要讓自己的「愛」,成為孩子成長的阻礙。
葉廣岑女士所說的給更多機會讓孩子自己「做主」,就是讓他們有機會通過自己的思考,去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去決定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孩子們不像家長們想像中那般脆弱,只要家庭氛圍得當,他們會成長的很好。
不要急,這些未來的金子會在自己慢慢長的過程,學會自己打磨自己,終有一天會閃閃發光。
參考鏈接: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118/c405057-31461467.html
曾經的格格談家庭教育,拒絕包辦才能讓孩子學會「凡事自己來」
現在的家長大多重視家庭教育,甚至把教育孩子作為頭等大事。
家長們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於是早教班,舞蹈班、寫作班、奧數班一起來了,生怕落下哪一個方面沒有照顧到。
好像只有這樣,父母才盡職盡責的完成了對孩子的家庭教育。
百家講壇名師葉廣岑在講述她的育兒經的時候卻強調:要讓孩子自己長大,家庭教育,急不得。
葉廣岑正在分享她的教育心得
生活在文化包圍中的格格,父母並不擔心她會學壞
「對於教育子女,我們總怕他走歪,怕他學壞,希望他能成才,所以步步緊逼,嚴格管理。」
葉廣岑這樣說道,她所說的也是很多家長選擇「急」著為孩子作安排的重要原因。
「但其實回過頭來,才發現只要孩子生活在一個正常的、以知識為主的家庭中,孩子就不會走得太歪。」
其實葉廣岑的人生是很傳奇的,葉赫那拉氏家的小格格。
每每她回憶起自己的一生,總會感嘆那段和父母在一起的快樂的童年時光,她是在北京衚衕里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的。
衚衕里藏滿了葉廣岑的童年回憶
除去了種種頭銜,她不過是個被愛包圍的小女孩罷了。
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高知女性,因此,她從小接受著文化的熏陶。
這段無憂無慮的童年影響了她的一生,不止讓她養成了凡事樂觀的心態,也讓她認識到在一個以知識為主的家庭中生活,哪怕父母並沒有過多干涉,孩子也能好好長大。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喊了好多年,可是起跑線到底在哪裡?
葉廣芩說,這條起跑線她沒有看到,她的童年,幾乎是一個人,遊盪在一個大園子里。沒有過多來自父母的約束,卻也成長的很好,她認為她也沒有輸在起跑線。
別人在玩泥巴的時候,她在翻閱父親的教案,別人在水裡捉魚蝦的時候,她跟隨母親去聽優雅的戲劇。
甚至別的孩子還在學堂里挨板子的時候,她抱著文學古籍倚靠在父親的懷裡,聽他訴說這種種故事。
葉廣岑近照
她沒有輸的原因不是在她自己有多厲害,而是這個充滿知識的家庭氛圍讓她的起點比別人高。
因此在她成為母親後,她不像大多數父母那樣,急著為孩子安排好一切,她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家庭氛圍的培養。
葉廣岑代表作之一
她開始為孩子們寫作,她想在自己的寫作中,通過講述一個個深入淺出的故事,從而鼓勵孩子多多閱讀,引導孩子去主動思考。
耗子大爺起晚了,孩子們想知道什麼就自己去了解
《耗子大爺起晚了》是葉廣岑的一部小說,裡面的主人公和葉廣岑本人有著相同的外號——「丫丫」。
小說中虛構的成分很多,但有諸多細節卻是真實的。
在這本書裡面,有一個這樣子的場景:在頤和園四處遊逛的丫丫,幾乎成了導遊,她用一個孩子的目光看著其間的草木、動物、建築。
但是,也有她答不上的問題。
有一天,小男孩老多,指著仁壽殿的屋檐,問她:
翹起的房檐上蹲著的那些小獸都是什麼?
難倒丫丫的小獸
若這個故事放在今天,答不上來的丫丫的父母或許會按捺不住,馬上掏出手機把所有能能查到的或許對或許錯的信息一股腦地灌輸給這兩個孩子,生怕他們有一點點的知識盲點。
而這個一定程度代表著葉廣岑的丫丫呢?
丫丫回答不上來,決定自己去找答案。於是就和老多一起前往頤和園東南的六郎庄,去找李德厚。
這個李德厚,他的父親是皇宮裡「戴紅頂子的走工」,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個技術特別高超的泥瓦匠。
接著丫丫和老多就聽起了李承德所講的故事,從他口中的風花雪月,這兩個孩子不僅了解到了裝飾的名字意義,更看對建築行業燃起了敬畏之心。
「聽說最終入了建築行,想必是常和飛檐上的小獸打交道的。」
葉廣芩在小說的最後,對老多的未來這樣寫道。
丫丫很大一部分代表著葉廣岑
最好的教育,不過讓孩子探索自己的未來
在葉廣岑筆下,我們能看到對於教育,葉廣岑注重的是讓孩子「自己來」——遇到問題了,自己去找解決的方法,自己去決定自己的未來,自己去成長。
很多父母為孩子安排好一切無非是覺得孩子太小,根本不具備探索未知的能力,他們太小不可能做到自己照顧自己,更別提自己長大。
其實不是孩子不會,而是家長不願讓孩子去嘗試、去犯錯。葉廣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選擇放手,讓他們自己成長,自己去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
父母包辦越多,孩子的能力就會越差,而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越差,就越難融入新的環境,父母不要讓自己的「愛」,成為孩子成長的阻礙。
葉廣岑女士所說的給更多機會讓孩子自己「做主」,就是讓他們有機會通過自己的思考,去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去決定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孩子們不像家長們想像中那般脆弱,只要家庭氛圍得當,他們會成長的很好。
不要急,這些未來的金子會在自己慢慢長的過程,學會自己打磨自己,終有一天會閃閃發光。
參考鏈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118/c405057-31461467.html